為何人人都被牠圈粉?
蜜袋鼯(Petaurus breviceps)是夜行、有滑膜的小有袋動物,喜歡攀爬、滑翔、躲在布袋中與熟悉的人相處。牠的魅力來自大眼、強烈社交性與「依附感」,但這些可愛特質也意味著:需要時間陪伴、穩定作息與豐富化,並非「放著就好」的寵物。
牠真的適合你嗎?先做 6 題自評
時間:晚上 8–11 點能投入 1–2 小時互動?
空間:能提供 高而非僅寬 的籠舍(建議 90–120cm 高)與放風空間?
氣味:能接受氣味標記與夜間活動聲?
預算:一次性設備+每月食材/基材/醫療備用金?
醫療:附近可找到特寵友善獸醫?
合法:來源合規、瞭解在地登記規定與飼養責任?
若以上 4 題以上達標,恭喜你基本合格;反之建議再觀察評估。
一次性設備與每月成本(參考)
一次性:高型籠 4,000–8,000;棲架與跳台 1,000–2,000;水壺/碗與飼料盒 500;睡窩/布袋 800;轉輪(靜音大直徑)1,500;攀爬繩與玩具 1,000;空氣循環/除味 1,500。
每月:蛋白與昆蟲餌 600–1,200;新鮮蔬果與配方 600–1,000;基材與清潔 300–600;備用醫療金(預留)500–1,000。
成本因地區與品牌變動,以上為估算範圍。
日常照顧 SOP(新手可直接照做)
早上(收尾):檢查食碗→移除剩食→換水→快速清點便便與尿點(局部擦拭)。
晚上(黃金時間):
先放電(攀爬/跳台 10–15 分鐘)。
覓食挑戰:把蟲/蛋白餌藏在覓食球或洞洞布內。
親密時間:穿上 Bonding Pouch(胸前布袋),讓牠在你移動或坐著時嗅你的味道。
收心與點心:少量高價值點心(蟲 2–3 隻或一丁點水果)。
居住重點:高比寬重要、路線勝過裝飾
蜜袋鼯是攀跳型,請以垂直高度與「路線」為核心設計:
主路線:兩側跳台+中心吊橋(或繩),形成「∞」巡航路徑。
睡窩:布袋或半封閉盒置高處,避開風口與冷點。
轉輪:直徑大、軸承靜音、跑面封閉避免尾與腳趾夾傷。
安全:間距≤ 1.2–1.5cm,門鎖確實;夜間放風關窗簾、收小物與電線。
生活氣味與清潔
日清:擦拭尿點與食渣。
週清:拆洗布袋、刷洗轉輪與棲木。
月清:全籠深層洗滌+日曬或完全乾燥,避免黴味。
別用強香掩蓋氣味,以免刺激呼吸道並導致牠更用標記回覆「這是我的地盤」。
與人的關係:慢是快
步驟:手背遞上→給低價值點心→非正面逼近→每天 5–10 分鐘短而頻的接觸。
氣味交換:把穿過一天的棉 T 小布片置入睡窩;把牠的布料放在你身邊,建立雙向熟悉。
被咬怎麼辦:不尖叫不甩手;輕放回棲點,下一次把手換成拿點心的「好事手」。
常見誤解
誤以為「甜食就好」:長期高糖會肥胖與代謝問題。
誤以為「籠越小越安靜」:反而增加焦躁與夜間尖叫。
誤以為「一隻較省事」:牠是高度社交動物,單隻需更多人力陪伴。
FAQ
Q:單養可不可以? 可以,但建議加大互動時數與豐富化密度。
Q:會很臭嗎? 標記與食物殘渣若不日清會有味道;通風+局部清潔是關鍵。
Q:需要打疫苗嗎? 依地區而異,重點在年度健檢與寄生蟲管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