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小型犬不等於「省事」?


體重輕、空間需求較小,但吠叫、分離焦慮、如廁與牙口常是新手痛點。只要把作息節律與空間動線設計好,小型犬其實非常適合公寓生活。


一、品種與性格配對(常見小型犬)


挑選原則:時間(能訓練多久)× 狀態(能接受的掉毛/美容頻率)× 噪音容忍(鄰居友善度)。


二、公寓空間與用品清單


三、第一年養成(月曆)


0–1 個月:環境適應與如廁定位,餐前 5–10 分「嗅聞+逗玩」→餵食→休息。


2–4 月:社會化黃金期(8–16 週);看得到不壓迫接觸:人、狗、聲音、地面。


5–8 月:青春期耳朵(假性聾),加強召回與牽繩禮儀;建立門口等待。


9–12 月:穩定週期;每日 2 回散步(各 15–30 分)+ 10 分訓練。


四、如廁訓練 SOP(室內)


  1. 鎖定三時機:睡醒、玩後、餐後 15–30 分。


  2. 牽去尿點→成功 1–2 秒內獎勵;失敗無懲罰,只加強帶位。


  3. 逐步縮小尿布區域;外出時帶尿布墊養成「表面感」。

五、吠叫與鄰居友善


六、預算試算(參考)


初期設備 NT$5k–15k;每月固定 NT$2k–5k;年度健檢 NT$2k–6k。


FAQ


Q:小型犬需要每天散步嗎? 需要,短時高品質+嗅聞任務最有效。


Q:籠內休息會不會不人道? 合理使用是安全區與壓力管理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