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尺寸對應(拇指規則)
餌體寬度 不超過爬寵兩眼距;或身長 ≤ ⅓ 頭體長。
守宮/樹蛙:選小若蟑(S/XS)。
鬃獅蜥/鬥蜥:幼體用 S–M、成體 M–L。
龜/箱龜:切段或鉗餵,避免整隻吞食噎住。
二、餵法與頻率(概略)
幼年多餐:每日或隔日少量多次。
亞成/成體:每 2–3 日一次;以體態與糞便判斷增減。
鉗餵:控制數量、避免藏匿;放養需監控,過量會咬寵或藏箱。
三、補鈣與綜合粉
鈣粉:多數日餵鈣、每週 1–2 次綜合粉(含 D3 視 UVB/日照)。
流程:肚填 12–24h → 撒鈣裹粉 → 鉗餵。
四、衛生與風險管理
隔離 24–48h:外購餌先隔離肚填。
器具分流:餌蟲工具與寵物器具分開。
場地:餵食盒或托盤,便於回收殘餌;避免野放。
兩棲:注意皮膚敏感,裹粉量更輕,保持手乾淨。
五、行為豐富
追獵日與穩定日交替:追獵日選蟋蟀/活體活動強;穩定日用杜比亞確保營養。
FAQ
Q:杜比亞會咬爬寵嗎? 過量或放養太久有機會;鉗餵或餵食盒最安全。
Q:龜可以吃嗎? 多數雜食/肉食龜可少量,仍以物種飲食為準。
